首頁 » 總覽 » 課程活動 » 企劃小聚 » 投資未來性產業 朱竹元:永續金融可視為社會轉型推手
2023-05-08

投資未來性產業 朱竹元:永續金融可視為社會轉型推手

說  明 |
本文為恆好玩企劃小聚系列課程之節錄,摘要自【永續金融趨勢與企業因應】之主講者,優樂地永續董事長 朱竹元課程內容,提供永續工作者參考。

「永續發展」起源於1980年代的「綠色運動」,有鑒於過往各國因經濟發展對地球造成資源耗損與不可逆的環境傷害,永續發展的概念運應而生。聯合國於1987 將永續發展定義為「滿足當代與跨世代追求生活福祉的需求,並在人類社會、經濟活動、生態環境間創造互惠共榮的關係」。


(圖:本文為恆好玩企劃小聚系列課程之節錄,圖為課程主講者優樂地永續董事長朱竹元)

優樂地永續服務公司董事長朱竹元表示,永續發展並非簡單的等同於生態化或者環境保護,而是由三個要素組成,包括環境要素 (Environmental aspect) 意指儘量減少對環境的損害、社會要素 (Social aspect) 意指仍然要滿足人類自身的需要、治理要素 (Governance aspect) 或稱經濟要素 (Economic aspect),意指永續發展必須在經濟上有利可圖;三大要素必須協調發展,使企業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也要兼顧社會與環境的共好,也就是符合ESG的原則。

回應氣候變遷,《巴黎協定》開啟綠色永續金融契機

近年來,世界各地因極端氣候造成的災情頻傳,氣候變遷問題日益被各國所重視;201512月聯合國COP21會議便通過《巴黎協定》,旨在建立解決全球氣候危機之長期架構,推動從化石燃料驅動的傳統經濟型態,走向推動再生及潔淨能源、低碳的新經濟模式,並催化大規模新能源投資與技術創新,目標要將平均氣溫升幅限制在工業化前水平1.5°C之內。

為達成《巴黎協定》的目標,綠色經濟、綠色金融的概念也相繼而生。綠色經濟 (Green Economy) 概念由聯合國提出,希望各國在解決經濟問題的同時, 可以應付氣候變遷、水資源、糧食不足等環境問題的挑戰。

綠色金融 (Green Banking) 是泛指支持環境永續發展議題相關的投資及貸放行為,亦即透過金融機構之投資及貸放,促成環境永續發展之目的,以增加全球溫室氣體減量的著力點。


(圖:綠色金融是透過資金的投入與貸放,促成環境永續發展之目的。)

實例:綠色永續金融不只是口號,而是兼顧環境與獲利的共好行動

永續經濟並不侷限於生產製造業,《巴黎協定》旨在引導包含金融業在內之全球各界,共同投入節能減碳及綠色經濟的發展。朱竹元表示,金融業也是經濟的一部分,比起生產產品的製造業要投資設備廠房、有許多固定成本,金融業的轉型只在彈指之間;因此,可以把金融業視為是社會轉型的重要推手,只要把錢投資在創造未來的產業,就會產生轉變。

實踐一、英國綠色投資銀行開發綠色投資風險衡量機制,投報效益頗佳

2012 年,英國政府出資3億英鎊成立全球第一間綠色投資銀行 (Green Investment Bank, GIB),以一個中介組織扮演觸媒的角色,負責點燃私人資本以增進市場效率。GIB 僅專注於綠色投資案,如離岸風電、太陽能、節能和能源效率、生質能等,目前以離岸風力發電為主推專案,讓英國在歐陸地區居於領先地位。

GIB 獨立運作,堅守雙重盈餘原則,投資案不僅要對環境產生正面效益,投資本身也必須具備獲利原則,因此 GIB 開發一套綠色投資風險衡量機制,主要衡量其投資案是否符合永續的綠色發展原則,實際執行也取得很好的投資成果,內部投資報酬率 (IRR) 平均可達 8%,績效相當優異。

實踐二、Mirova 基金管理公司以溫升篩選投資組合,有效控制經濟造成的升溫現象

法國Mirova 公司的投資著眼於企業碳排放量對氣候變遷的影響,分析比較不同指數的投資組合所造成的升溫程度,作為投資組合的篩選標準;分析結果指出,若投資 S&P 500 指數會造成全球均溫上升 4.9°C,而投資 MSCI 全球指數會讓均溫上升 5°C,均未能有效控制全球氣候變遷的風險。為達到《巴黎協定》全球升溫不高於 2°C 的目標,Mirova 重新檢視企業計算碳排放量的方法。

以往企業計算碳足跡時,一般都只看直接碳排量,但 Mirova 認為直接碳排放無法看出企業的碳排全貌。因此,Mirova 規定化石燃油的碳排要看三大塊:第一圈是鑽探石油時產生的直接排碳量,第二圈要加上生產過程中使用電力的排碳,第三圈則計算產品售出作為燃料或製成石化產品的碳排放量,以整體碳排放量進行綜合評估,才能真實反映企業從生產、製造、銷售過程對環境造成的總體影響。

Mirova 採用新方法計算企業的碳排放量,重新篩選、淘汰高碳排產業,再將資料轉換為投資組合指標,致力確保其投資組合能將整體溫升控制在1.5°C2018年,Mirova 的綜合股票基金組合的碳排升溫幅度僅1.5°C,與預期相符,且是兩年前投資組合升溫幅度 2.9°C 的一半,顯示 Mirova 計算整體碳排的篩選指標的確有助於控制氣候變遷的風險。

實踐三、銀行與運輸業攜手發起波賽頓原則,助航運業達到氣候目標

波賽頓原則 (Poseidon Principles) 主要是針對航運業進行碳排放量管制,於20196月由11間國際銀行與2間運輸公司聯合簽署,一方面倡議金融機構在融資決策面向,應投資友善環境的遠洋船舶;同時鞭策船廠研發船帆燃油少、或研發新燃料取代舊有的高污染能源,促使航運業為達到共同的氣候目標而努力。

波賽頓原則透過發放激勵性貸款,鼓勵船東購買或建造低碳排放的船舶,並試圖對那些不願意購買會建造低碳排放船舶的船東施加壓力;其適用對象包括涉及航運及船舶資產的貸款人、出租人及財務擔保人等。截至202010月為止,簽署波賽頓原則的銀行所持有的航運及船舶相關資產總額已達1兆美元,約占全球20%,占比相當驚人。

訂定國際原則,協助金融業推動綠色永續之路

配合綠色經濟、永續發展的趨勢,綠色金融、永續金融的角色日趨重要。根據企業永續發展協會 (TBCSD) 定義,「永續金融是以新世紀的價值觀,瞭解未來世界面臨的永續挑戰與市場需求、企業與個人的永續行為、商品服務的永續效益等,充分衡量與評價各種資本價值後,形成適當的資金分配決策,兼顧財務效益,同時創造環境與社會的利益,最後協助我們的地球達到生態富饒、社會穩定、經濟成長的永續世界。


(圖:永續金融是站在企業永續經營利基點上,充分衡量與評價各種資本價值後形成適當的資金分配決策,同時兼顧環境、社會利益與財務效益。)

目前全球金融業(包括資產管理、銀行與保險業務等)在走向綠色永續金融時,其遵循的國際性永續金融風險管理框架包括:

一、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Investment, PRI)

由聯合國前秘書長安南於2006年提出,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的目標是將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等ESG永續議題整合到投資策略中,鼓勵機構投資人自願簽署採用責任投資原則。其執行概念包括:

  1. ESG議題納入投資分析和決策過程。
  2. 要求投資機構適當披露ESG資訊。
  3. 成為積極的所有者,將ESG議題整合至所有權政策與實踐。
  4. 促進投資行業接受並實施PRI原則。
  5. 建立合作機制,提升 PRI 原則實施的效能。
  6. 彙報 PRI 原則實施的活動與進程。

20174月,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在全球已有1,700個投資機構簽署加入,資產管理超過68兆美金;20193月,逾2,300個全球大型機構投資人簽署PRI,其管理資產規模總計高達86.3兆美元;截至202010月,已超過 3,100家簽署PRI,總資產管理規模超過100兆美元;至今,已有超過4,000個機構加入PRI,總資產規模逾120兆美元,顯示金融業對於遵循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已成全球趨勢。


(圖:目前已有超過4,000個投資機構加入UN PRI,總資產規模逾120兆美元,顯示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已成全球趨勢)

二、赤道原則 (Equator Principles, EP)

「赤道原則」鼓勵銀行應承擔一定程度的環境與社會責任,將融資對象的環境和社會風險納入授信考量,不提供資金給對環境、社會有不良影響之企業,藉此提供機構投資人將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 (ESG) 議題融入投資決策中的責任投資原則。

遵循赤道原則的金融機構會針對貸款項目潛在的環境社會風險和影響程度,分為高、中、低風險來進行放款評估:放款前,針對不同風險級別的專案給予不同程度的環境和社會風險審查;放款時,以此基礎要求借款企業針對風險點編制「行動計畫」,並寫入借款合約;放款後,銀行需對專案建設和營運實施持續性監測,並定期揭露銀行的赤道原則實施情況。

目前全球已有38個國家、地區共計112家金融機構採用赤道原則;截至去 (2022) 年底,台灣8大公股銀行、13家私人銀行,共計21家金融機構宣布加入赤道原則,成為赤道銀行之列。

三、責任銀行原則 (The Principles for Responsible Banking, PRB)

聯合國於2019922日宣布「責任銀行原則」,認為銀行在放貸款時有審查 ESG 風險的義務,以評估放貸專案對社會與環境的影響。目前全球有超過180家銀行簽署,台灣亦有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國泰世華銀行自願遵循,其主要規範包括:

  1. 永續責任銀行須確保目標及關鍵決策與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巴黎協定及聯合國商業與人類指引保持一致性目標。
  2. 公司治理機制建立有效的政策、管理體系與控制措施,確保永續發展目標納入所有決策流程。
  3. 定期檢視原則的執行狀況,並對正面與負面衝擊以及社會目標貢獻採取負責且透明的態度。

四、永續保險原則(Principles for Sustainable Insurance, PSI)

永續保險原則」於2012年由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 (UNEP FI) 提出,提供保險公司一個依循的框架以便管理 ESG 衍生的相關風險及潛在的機會,協助保險業者持續朝向永續經營的方向發展。目前全球共計有83個保險機構遵循永續保險原則,主要有4大原則方向:

  1. 將保險業相關永續議題作為公司決策的依據。
  2. 與客戶和商業夥伴合作,提倡對ESG議題的重視,一同管理風險並制定解決方案。
  3. 與政府、規範制訂機構及其他重要利害關係人合作,鼓勵採取永續議題行動。
  4. 揭露保險業永續原則實行狀況,將誠實揭露視為責任。

低碳產業非金融投資唯一標的,積極轉型、氣候解決方案也能為永續加分

面對淨零碳排目標,金融業也面臨一大挑戰;朱竹元指出,許多高碳排產業無法一夕消失,與其放任不管,不如採取積極性的投資方針。以石油公司為例,與其呼籲撤資或排除投資,不如支持企業轉型,或願意為降低對環境負面影響而努力的企業就值得投資。

因此,金融業在選擇投資標的時,除了考慮對氣候的影響之外,也開始評估長期報酬的潛力,主要可由三個面向進行篩選:

  1. 投資策略:不同氣候基金組合能解決減碳問題的方式不同,從被動式的排除法,轉向主動研究、建模以聚焦特定技術,或進一步尋求整體減碳解決方案。一般來說,越需要進行大量研究的投資策略,所選標的對改善氣候變遷的助益就越高。
  2. 去碳效益:不同目的的氣候基金對去碳效益的高低有別,「低碳基金」所挑選的投資標的原本就是低碳企業,但對整體環境減碳效果並不明顯;而「氣候解決方案基金」、「氣候轉型基金」是以積極減碳、致力轉型企業為投資標的,所能達到整體的減碳效益反而相對較高。
  3. 深度治理:深度參與的機構較能確保企業落實減碳策略,也較能預期獲得伴隨轉型而來的大波段成長收益。

根據調查指出,2019年全球 57% 投資人在選擇投資時會考量永續性,在亞洲國家更達到 66%,顯示投資人已漸趨朝向 ESG 化發展,消費永續產品、用投資愛地球已成多數投資人的實際行動。

回首2019年以來世界各地的天災頻傳,顯示氣候變遷風險已進入氣候緊急狀態 (Climate Emergency),企業與投資人都應該將正視並重視氣候變遷的危急性。朱竹元表示,金融業在這波永續轉型的洪流中被賦予的重要的角色,不僅要透過金流的力量支持產業的低碳、淨零轉型,同時也要驅動企業重視ESG的永續價值,發展更多永續作為與永續轉型,以期能扭轉氣候危機、讓地球環境也能走上永續共生之路。

(尊重著作權,未經授權請勿任意轉載)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數字焦點
0
%

歐盟為實現《巴黎協定》目標,歐盟委員會於2019年12月提出綠色政綱,目標是要在2050年使歐洲成為第一個氣候中和大陸。此項目標正式寫入2021年7月生效的《歐洲氣候法》(European Climate Law),具體承諾2030年溫室氣體淨排放量比1990年減少55%。